Leyu Sports健康中国关键是要“动”起来体育运动、大众健身就是治未病的“上医”,而体医结合,以体育运动的方式代替或部分代替医疗,这是使亚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康复人群迅速回归健康的有效途径。
2016年10月25日,中央乐鱼网站、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这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健康中国也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纲要》把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全服务链条作为大医疗服务的关键提出,将重心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到“以健康促进为中心”,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一方面,中国疾病谱已经发生变化,多发疾病从传染病变成了生活方式病即慢性病。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运动、大众健身就是治未病的“上医”,而体医结合,以体育运动的方式代替或部分代替医疗,这是使亚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康复人群迅速回归健康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中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也不均衡,虽然政府对医疗卫生费用的投入比例在明显增加,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民大病经济负担仍然比较重。而数据显示:前端运动健康投资增加1美元,后端的医疗投资就能节约2.94美元;还有一个经典的研究数据:1美元的运动投入,相当于节约10美元的预防,相当于节约100美元的治疗。全民健身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将预防疾病的关口前移,可以减轻后端医疗系统的压力、同时缓解巨大的医疗卫生支出压力。
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入融合,则是对体育事业的重新审视和更高要求。新的一年里,如何推动完善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如何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作用?《环球》杂志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刘国永。
《环球》杂志:《纲要》确立了“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你认为这种转变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
刘国永:通过参与《纲要》的制定,包括参加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我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受:健康中国首先要从认识上来看,健康中国讲的是一个大健康和全健康的概念。
所谓大健康,很多老百姓觉得健康中国就是医疗中国、卫生中国,但是实质上远远不止这些。中央在筹备这次会议的时候为什么是双组长制?由国家卫计委的李斌主任和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刘鹏同志作为双组长来筹备这次会议,这就能够体现出中央的导向性:治病还要防病,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大健康就是健康的人民、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经济、健康的社会。这次中央明确提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生命全周期全过程干预,全生命周期面向全体人民融入全部政策,这是一个全面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面健康是三位一体: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我认为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它是四位一体的全面健康概念。为什么要加一个道德健康?因为这个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其实世界卫生组织一些心理健康的指标里面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道德范畴的乐鱼网站,我觉得道德健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它是一个导向性的东西。
《环球》杂志:从已经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来看,这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的部门众多,其中体育部门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将如何推进健康中国的落地?
刘国永:体育到底能够在健康中国中发挥什么作用,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也是在学习贯彻《纲要》精神中避不开的一个问题。体育部门的作用是要提倡积极健康、主动健康、非医疗干预健康。
如果用一条横轴来代表一个人的生命全周期,那么以健康为中心,体育侧重在前端,叫前端要地,医疗卫生在后端,但都是围绕健康。
但是体育能够贯穿全过程,从前端来说,我们对健康人群要普及健康科学知识,让更多的人通过体育运动少得病、晚得病甚至不得病,这是非常重要的;从后端来说,我们还可以发挥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比如说,通过运动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这也恰恰是我们现在健康体系比较缺乏的。传统上对治疗这一块比较重视,康复的手段比较单一,但事实上运动康复是很有效的方法,这个是全球形成共识的。
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延长人的生命周期,特别是健康生命周期,所以体育还要和养老积极地融合起来。很多人有生命体征但在病床上活了十多年,生存质量很差,我们就是要让每一个老百姓有尊严、体面地活着。实际上运动促进健康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我刚才分析健康是四位一体,恰恰这四位一体运动都是全干预的:增强体质、调节心理、融入社会、引导一种公平价值观,这是体育的教育功能。所以中央为什么这么重视体育,要发挥体育在健康中国建设方面的作用,我觉得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环球》杂志:在“大健康”视野下,体育可以全周期、全人群保障人的身体健康,如何促进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融合,形成体医结合的局面?
刘国永:要以健康为中心,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总已经点题了,那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下一步要怎么去破这个题,也就是我们要如何落地。我们认真学习以后,大概形成了以下的思路想法:
第一点,我们要对全民健身重新定义、重新认识,要从健康的高度,以全民健康为中心来重新思考全民健身。过去我们的全民健身工作局限在体育系统内、体育行业内,局限在一些具体的运动项目当中,一说全民健康,好像就是广场舞,打打球,跑跑步,而总的讲话一下就扩大了全民健身的内涵和外延,我们不光是全民健身还要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还要发挥它的社会功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开心地融入这个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促进家庭的和谐。这样一来就把对全民健康的认识、全民健康的定位提高了,拓展了工作的领域和平台,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第二点,我们把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从理念上融合,通过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最后达到全面小康,那么卫生、教育、体育、环保、科技,和健康是一个什么关系,我们都要把它理清楚,理清楚的目的是要各自找到自己的着力点和位置。
刘国永:我自己按照生命周期和人群把它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健康人群,第二个叫亚健康人群,第三个是慢性病人群,第四个是需要康复人群,第五是养老人群。
对健康人群,我们主要是传播健康的理念知识,提高健康素养,通过体育运动少得病、晚得病甚至不得病,不要让健康人群在得病之后才知道运动的可贵。
对亚健康人群,我们要通过运动进行调节干预,这也是目前我们工作的重点。有数据显示现在80%的人群都属于亚健康人群,也就是介于健康和非健康之间的这群人,通过体质测试、开具运动处方进行运动干预对这类人群非常有效,一旦通过运动干预以后,很快就能把临界点降下来。
对慢性病人群,我们提出要单病种干预。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统计:人的健康与长寿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象条件占7%,而最常见和最重要的60%取决于生活方式和行为嗜好。现在慢性病是最大的杀手,而全球研究的结果是久坐不动是形成慢性病的最大因素,全球所有慢性病的诱因都是久坐不动,从这个角度看,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运动干预心脏病、运动干预高血压、运动干预糖尿病,要有运动干预各种慢性病的处方,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一定要因人而异,讲科学,它是个性化的。
对需要康复的人群,运动康复作为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在运动损伤、术后康复和非手术身体功能恢复中,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对养老人群,我们要在积极老龄化方面发挥作用。首先要发挥各地老年体育协会的作用,其次要组织老年人广泛开展适合他们的体育健身活动,最后要在各种养老机构、养老场所、医疗机构中增加体育设施和健身指导。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对运动的认识有误区,以为拿个手机在那儿晃悠,比步数就是运动了,其实不然。每周运动三次,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达到中等强度以上(心率要达到个人最大心率的70%),也就是我们说的三三七,这样的运动才能对你的体能产生影响,才能保证体能得到提高,另外还要重视力量训练。
刘国永:是的,比如作为体医结合具体体现的“运动处方”(Preion Exercise),其概念自1954年就在国外提出,世界卫生组织于1969年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在国外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相对成熟的学科。但在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医生不懂运动健康,搞体育健身的也缺乏基本的医疗知识。比如医生检查完之后通常就说要多运动,去哪儿运动?怎么运动?谁来监测?这就是我们体育要跟上的一个环节,而这又涉及到人才,谁会开运动处方?怎么开?谁允许他开?运动处方的标准是什么?处方库是什么?
另外,运动要干预慢性病,但它是个性化的,这就更需要专业化的服务,比如心脏病(患者)的健身房就不能和普通人一样。所以医生需要培训,要懂得专业的运动处方。另一方面健身器材要和物联网联合起来,能被检测、记录,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处方是有效的。但是各个病的干预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慢性病干预这一块非常重要也非常复杂。
《环球》杂志:健康中国建设是一个全局性、整体性、跨部门的系统工程,如何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刘国永:没错。比如有病人群的病后康复,现在是体育有体育的政策,卫计委有卫计委的政策,大家是分开的,下一步我们商量,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来打通这一通道。比如说报销制度,现在医保是鼓励住院才报销,不住院不给报销,这个制度是否可以改革?为什么那么多病床还是不够用,就是因为医保鼓励小病大养。如果将来预防这一块,比如参加体质监测也可以纳入医保,这样效率一下就上来了。目前江苏10个省辖市试行“医保健身一”政策,推动健康关口前移,这就是政策上的积极效应。
我们现在的医保制度,康复这一块也不能报销。所以我们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先从政策上把它打通,把保健康复甚至养老整个链条加长了,实际上是花很少的钱解决很大的问题,这就叫体医深度融合。
具体来讲,我们下一步可能有这么几个抓手:第一是我们群体司跟卫计委疾控局已经建立了工作机制,把各方面的资源全部整合起来,大家一起研究,这就是一种融合;第二在政策上进行融合,健康城市、健康家庭、健康学校要把体育放进去,加大体育比重,这样我们才能拉长体育健康的生命周期;第三,我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院校运动医学专业毕业的一些学生,要加强医疗知识的掌握,能看懂体检表看懂医疗数据,同时让社区医生和家庭医生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让他们能开一些基本的运动处方。这又涉及人才队伍的培养。因此下一步我们也会和教育部门联动。
另外,国务院已经建立了一个国务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一共29个单位,一起研究全民健身的问题。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这是“十三五”期间全民健身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行动指南,现在正在给各个部委分工,给教育部门分的就是这个,要让他们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上补齐这个短板。
刘国永:体育部门原来主要是为竞技体育服务的,现在我们除了竞技体育外还要为大众服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快人才培养,普及健康知识等等。比如说,我们今年还要专门出台中国育活动指南,还要加大国民体质测试的普及力度。
国民体质监测我们有一套系统,十一项指标测试完了以后能告诉你的体力年龄是多少,这些东西我们要普及,身体有什么问题先不要到医院去乐鱼网站,先到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测一下,我们不能开药但是可以开运动处方。现在要把这套系统和医院、社区、体检中心挂钩,将来每个人的体检报告中不能只有疾病数据,还要有体育健康的数据。另外还要完善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比如多建一些能健身的场地,能跑步的步道。
体育设施这部分,今年1月20日,我们刚刚跟发改委印发了“十三五”时期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这里面就提出了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建设方式和资金来源等,各项任务的落实主要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体育作为民生工程,过去政府投入不够,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将来有考核。我们正在研究全民健身计划督查办法,要去督查,要有指标,要有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政绩评价,通过这些方法来落实。
刘国永:近年来,社会力量兴办全民健身逐渐增多,特别是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来,全民健身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源。这其中,以李宁体育园为代表的一批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的典型不断涌现,PPP模式也已逐步浮出水面,成为未来全民健身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现正在想下一步提出一个目标,今年就开始,全国600多个城市,都要建一所体育公园,这种就是要大量利用社会资本,政府是保基本,那些大的运动公园休闲场所等都需要依靠社会资本。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创建一批运动休闲城市,还要搞体育强县的创建,将来要考核你这个县是不是体育强县,就是要有完备的设施,要有大量的体育组织,老百姓身边要有大量的体育活动,关键是我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一定的比例,还要看老百姓通过体育干预,健康生命达到一个什么程度。
通过创建运动休闲城市、体育强县、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体育公园,让全体中国人民能够真正地动起来,健康中国的关键是要“动”起来,体育让生活更美好,运动让生活更幸福!就是要让这些理念家喻户晓。